2025 全球及中国半导体制造市场预测和产业分析

2025 半导体行业指南:全球趋势与中国机会,一篇看懂核心看点

小到手机里的芯片,大到 AI 服务器、新能源汽车的控制系统,半导体都是 “隐形心脏”。最近,SICA 深芯盟发布了《2025 全球及中国半导体制造市场预测和产业分析》,把这个专业领域的未来趋势拆解得明明白白。今天咱们用大白话聊聊:2025 年半导体行业会怎么走?中国又有哪些新机会?

图片[1]-2025 全球及中国半导体制造市场预测和产业分析-慧读报告

一、全球半导体:AI 和存储器是 “增长引擎”

先看整体盘子:2025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大概能到 7000 亿美元(不同机构测算略有差异,WSTS 算 6971 亿,Gartner 算 7170 亿),比 2024 年增长 10%-14%。但不是所有领域都 “热闹”—— 汽车、工业、消费电子的半导体增长很慢,真正拉动力来自两个方向:

1. 存储器:手机、电脑里的 “存储仓库” 爆涨

像咱们手机里的 NAND 闪存、电脑里的 DRAM 内存,2025 年市场规模能到 1963 亿美元,增长 20.5%。特别是 AI 专用的 “高速存储” HBM(可以理解为 AI 的 “快速内存条”),明年能冲到 210 亿美元,是妥妥的香饽饽。

2. AI 芯片:GPGPU 增速最快,27% 的涨幅

AI 芯片里,GPGPU(比如用来训练大模型的芯片)表现最亮眼,2025 年规模能到 510 亿美元,增长 27%。现在全球都在抢 AI 算力,这类芯片自然需求旺盛。

二、细分赛道:晶圆代工和先进封装 “最卷”

半导体制造有两个关键环节:“晶圆代工”(帮企业造芯片)和 “先进封装”(把芯片装成能用的成品,还要提升性能),这两个领域 2025 年动作最大。

1. 晶圆代工:2nm 工艺要来了,台积电仍是 “老大”

2025 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能到 1700 亿美元,增长 20%。这里有两个关键点:

  • 最先进工艺冲刺 2nm:台积电、三星、英特尔都在抢 2nm 工艺(芯片越 “小”,性能越强),未来手机芯片、AI 芯片都会用它;
  • 台积电主导市场:不仅工艺领先,产能也在涨 —— 特别是先进封装里的 CoWoS 技术(AI 芯片必须用的封装方式),2025 年产能要翻一倍,达到 66 万片 / 月。

2. 先进封装:像 “搭积木” 一样装芯片,2.5D/3D 最火

“封装” 不是简单装壳,而是把多个芯片集成起来提升性能。2023-2029 年这个领域年均增长 11%,2029 年能到 695 亿美元。其中:

  • 2.5D/3D 封装增速最快:AI 服务器的芯片就靠它,出货量增长 23%;
  • 中国企业进前五:全球前五的封装企业里,中国的长电科技(JCET)上榜了,和 ASE、台积电等国际巨头同台;
  • 还有两个新方向:扇出型面板级封装(FOPLP)和玻璃基板封装,明年开始进军 AI 芯片市场,未来潜力很大。

三、设备和材料:造芯片的 “粮草” 不能少

造芯片需要两类关键 “粮草”:生产设备和原材料,这两个领域 2025 年也在加大投入。

1. 设备:2025 年 300mm 晶圆厂设备要花 1232 亿

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 2024 年是 1210 亿美元,2026 年能到 1390 亿美元。其中最核心的 “晶圆加工设备”(WFE),2024 年就突破了 1000 亿美元。更关键的是 300mm 晶圆厂(造高端芯片的厂房):2025-2027 年全球设备投入要花 4000 亿美元,2025 年单年就突破 1232 亿美元,是史上最高。

2. 材料:亚太占了 40%,封装材料最关键

2025 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能到 677 亿美元,2034 年更是要突破 1000 亿美元。其中亚太地区占了 40%,是主要供应地;而 “封装材料” 占比最大 —— 毕竟先进封装越发展,对材料的要求越高。

四、全球产能:中国、中国台湾、日本 “三足鼎立”

造芯片的核心厂房是 “300mm 晶圆厂”,2027 年全球预计有 239 座,主要增长来自三个地区:

  • 中国大陆:从 2024 年的 29 座涨到 2027 年的 71 座,占全球近 30%,是增长最快的;
  • 中国台湾:从 10 座涨到 51 座,台积电的新厂主要在这里;
  • 日本:从 8 座涨到 26 座,也在加速补产能。

这里重点说下台积电的 “全球布局”:2025 年它要在海内外建 10 个新厂 —— 中国大陆有上海、南京厂;美国要加 2 个晶圆厂 + 3 个先进封装厂;日本熊本厂 2027 年量产;德国也在建特殊制程厂,全球化步子迈得很大。

五、中国半导体:从晶圆到封装,全面发力

看完全球,再看咱们中国。2025 年中国半导体的关键词是 “补产能、攻技术”,从晶圆制造到先进封装,都有不少新动作。

1. 晶圆厂:覆盖多领域,功率器件最集中

中国的晶圆厂类型很全,有做逻辑芯片的(5 家)、存储器的(11 家)、MEMS 传感器的(4 家),其中功率器件 / IGBT 厂最多(21 家) (这类芯片用在新能源汽车、电网里)。

代表企业有:

  • 中芯国际:在上海、北京、深圳等地有厂,2026 年产能预计达到 117 万片 / 月(相当于每月能造 117 万片 12 英寸晶圆);
  • 长鑫存储:合肥、北京厂做 DRAM 内存,填补国内空白;
  • 长江存储:武汉厂做 3D NAND 闪存,技术追得很快。

近五年还有不少新项目落地,比如深圳的润鹏半导体(做汽车电子芯片,2024 年通线)、广州的芯粤能(做碳化硅,2024 年底达产),都是瞄准市场刚需。

2. 化合物半导体:第三代半导体 “赶进度”

化合物半导体(比如碳化硅、氮化镓)是新能源汽车、5G 的关键,中国也在加速布局:

  • 重庆的三安意法 8 英寸碳化硅厂,2025 年底批量生产;
  • 海宁的立昂东芯 6 英寸射频芯片项目,2024 年已经通线;
  • 香港的杰立方碳化硅厂,2026 年投产,年产 24 万片晶圆。

3. 先进封装:投产 + 规划双管齐下

中国的先进封装已经有不少落地项目:

  • 上海易卜半导体的晶圆级封装厂,2024 年 10 月投产;
  • 通富超威苏州的 FCBGA 高端封测基地,2025 年 1 月已经投产,能做 CPU、GPU;
  • 长电科技在江阴建的晶圆级封装项目,2025 年竣工,年产 60 亿颗高端芯片,服务 AI 和 5G。

还有个新方向是 “玻璃基板封装”—— 京东方、沃格光电都在做,2026 年量产,这种技术比传统硅基板更适合高端芯片,能让 AI 芯片性能更强。

4. 封测龙头:长电、通富、华天 “三强领跑”

中国有三家封测企业能对标国际:

  • 长电科技:全球布局,Chiplet 技术(把小芯片搭成大芯片)已经稳定量产;
  • 通富微电:和 AMD 深度绑定,承接它 70%-80% 的封测订单,2024-2025 年在南通、苏州扩产;
  • 华天科技:在全球有 9 个厂,南京二期项目 2028 年建成,重点做 AI 芯片封装。

5. 地方政策:真金白银支持

各地也在发力:深圳目标 2025 年半导体营收突破 2500 亿元;上海临港有 59 个产业科技项目,总投资 5067 亿元;北京有 “3 个 100” 工程,还设了 200 亿基金支持硬科技,从政策到资金都给足保障。

六、AI 芯片:国产玩家 “全面开花”

AI 是半导体的重要增长点,国产 AI 芯片已经覆盖了多个场景:

  • 云端训推:华为昇腾、寒武纪的芯片能训练大模型;
  • GPGPU:沐曦、壁仞科技的芯片追国际水平;
  • 边缘推理:云天励飞的芯片用在摄像头、智能设备上;
  • 还有存算一体、RISC-V 架构的芯片,都在适配 DeepSeek R1 这样的国产大模型,产业链越来越全。

七、给国产供应商的建议:找准方向不迷路

报告里也给国产半导体企业提了建议,核心就三点:

  1. 抱团发展:加入产业链生态圈,比如和设备、材料、EDA 企业合作,别单打独斗;
  2. 练软实力:不光要技术好,还要做好客户服务,关注下游 IC 设计企业的需求;
  3. 抓新机会:发挥自己的特长,比如在功率器件、化合物半导体这些领域深耕,解决行业痛点。

总结:2025 年,半导体行业 “全球竞逐,中国发力”

2025 年的半导体行业,一边是全球抢 AI 算力、冲先进工艺,一边是中国补产能、攻技术。从晶圆代工到先进封装,从存储器到 AI 芯片,每个赛道都有新机会。对咱们来说,既能看到中国企业在关键领域的突破,也能感受到行业 “自主可控” 的决心 —— 未来,半导体这个 “工业粮食” 的中国故事,会越来越精彩。

报告全文预览及下载: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1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